筝阮 |
|
桓伊筝 |
词语解释 桓伊筝 [ huán yī zhēng ] ⒈ 见“桓郎笛”。 引证解释 ⒈ 见“桓郎笛”。 |
线断风筝 |
|
轧筝 |
|
锦筝 |
⒈ 筝。筝上的绘文似锦,故称。 ⒈ 筝。筝上的绘文似锦,故称。 引 明 徐霖 《绣襦记·竹林祈嗣》:“竹林仙院礼三清,歌舞楼臺弃锦筝。” 明 夏完淳 《金明池》词:“西楼倚,锦筝低按。” |
断线风筝 |
⒈ 像放上天去断了线的风筝,比喻一去不返,不知去向的人和物。 英 blown-off kite; (fig) a person or thing gone beyond recall; ⒈ 见“断线风筝”。比喻一去不返的人或事物。 引 《随园诗话补遗》卷三引 清 骆绮兰 《春闺》诗:“何处风筝吹断线,飘来落在杏花枝。” 亦作“断綫风筝”。 《名作欣赏》1984年第2期:“贾探春 像断线风筝一样远嫁海外了。” ⒈ 比喻一去无音信,消失得无影无踪。也作「断线鹞子@@@线断风筝」。 例 如:「他儿子离家已三年了,却 |
古筝 |
⒈ 弦乐器,木制长形。唐宋时有弦十三根,后增至十六根,现发展到二十五根弦。也叫“筝” 英 zheng,a Chinese zither with 25 strings; ⒈ 乐器名。中国的弹拨乐器。外形为木制长方形音箱,板面成弧状。唐、宋时弦数增为十三弦,现已增至二十五根弦。 |
银筝 |
|
秦筝 |
|
筝妓 |
|
玉筝 |
|
鸾筝 |
⒈ 筝的美称。亦泛指美乐。 ⒈ 筝的美称。亦泛指美乐。 引 明 何大成 《<伯虎杂曲>序》:“鶯声柳色,第闻亥豕鲁鱼;凤管鸞筝,莫辨浮沉清浊。” |
移筝 |
|
风筝 |
⒈ 一种玩具,用一张轻质材料铺粘在框架上,通常还带一条起平衡作用的尾穗,以便在一根长线牵连下,飘扬空中。 英 kite; ⒈ 玩具。通常以竹篾为骨架糊以纸、绢而成,用长线系之,能乘风高飞。 引 明 陈沂 《询蒭录》:“风筝,即纸鳶,又名风鳶。初 五代 汉 李业 於宫中作纸鳶,引线乘风为戏。后於鳶首以竹为笛,使风入作声如筝,俗呼风筝。” 《红楼梦》第七十回:“丫头们拿过一把剪子来,铰断了綫,那风筝都飘飘颻颻随风而去。” ⒉ 悬挂 |
吹云筝 |
⒈ 箫的别名。 ⒈ 箫的别名。 引 唐 冯贽 《南部烟花记·乐器名》:“簫,一名吹云筝。” |
筝人 |
|
调筝 |
⒈ 弹筝。 ⒈ 弹筝。 引 元 张翥 《周昉按乐图》诗:“后来知是调筝手,窈窕傍听曾误否?” 清 黄景仁 《绮怀》诗之六:“小极居然百媚生,懒抛金叶罢调筝。” 郁达夫 《日本竹枝词》之二:“怜他如玉 麻姑爪,才罢调筝便数钱。” |
筝语 |
|
凤筝 |
⒈ 筝的美称。 ⒈ 筝的美称。 引 元 萨都剌 《手帕》诗:“尘拂凤筝笼笋指,梦回鸳枕衬桃腮。” |
筝雁 |
|
鼓筝 |
⒈ 弹筝。 ⒉ 草名。又名结缕。贴地蔓生,根如线相结。 ⒈ 弹筝。 引 《后汉书·吕布传》:“布 疑其图己,乃使人鼓筝於帐中,潜自遁出。夜中兵起,而 布 已亡。” 《新唐书·列女传·樊彦琛妻魏》:“彦琛 卒,值 徐敬业 难,陷兵中。闻其知音,令鼓筝。” ⒉ 草名。又名结缕。贴地蔓生,根如线相结。 引 《尔雅·释草》“傅,横目” 晋 郭璞 注:“一名结缕,俗谓之鼓筝草。” 南朝 梁元帝 《玄览赋》:“忘忧 长乐,桃杷鼓筝。” |
鸣筝 |
|
瑶筝 |
|
云筝 |
|
秦筝赵瑟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