拘坼 |
⒈ 亦作“拘拆”。 ⒉ 皮肤因受冻或干燥收缩而裂开。 ⒈ 亦作“拘拆”。皮肤因受冻或干燥收缩而裂开。 引 《庄子·逍遥游》“宋 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,世世以洴澼絖为事” 晋 郭象 注:“其药能令手不拘坼,故常漂絮於水中也。” 一本作“拘拆”。 清 方以智 《通雅·身体》:“龟手,拘拆也。” |
擘坼 |
|
颓坼 |
|
坼剖 |
|
勾达甲坼 |
⒈ 谓草木种子皮裂而萌芽。 ⒈ 谓草木种子皮裂而萌芽。 引 宋 苏舜钦 《复辨》:“及乎雷奋雨润,勾达甲坼,其仁则著矣,心则散而莫见矣。” 亦省作“勾甲”。 宋 沉辽 《德相惠新茶复次前韵奉谢》:“百草尚勾甲,灵芽已先捷。” |
坼罅 |
|
焦坼 |
⒈ 焦枯开裂。 ⒈ 焦枯开裂。 引 晋 干宝 《搜神记》卷十六:“伯 著火炙之(鬼),腹背俱焦坼。” |
坼兆 |
|
圮坼 |
|
火坼 |
⒈ 占卜时烧灼甲骨的裂纹。 ⒈ 占卜时烧灼甲骨的裂纹。 引 《三国志·魏志·倭人传》:“其俗举事行来,有所云为,輒灼骨而卜,以占吉凶,先告所卜,其辞如令龟法,视火坼占兆。” |
石坼 |
|
石坼 |
|
决坼 |
⒈ 裂开,张开。 ⒈ 裂开,张开。 引 唐 卢仝 《月蚀诗》:“须臾痴蟇精,两吻自决坼。” |
地坼 |
⒈ 地裂。语出《礼记·月令》:“仲冬之月……冰益壮,地始坼,鹖旦不鸣,虎始交。” ⒉ 指土地的裂缝。 ⒈ 地裂。 引 语出《礼记·月令》:“仲冬之月……冰益壮,地始坼,鶡旦不鸣,虎始交。” 《淮南子·诠言训》:“大寒地坼水凝,火弗为衰其暑;大热烁石流金,火弗为益其烈。” 唐 杜甫 《晓望》诗:“高峰寒上日,叠岭宿霾云。地坼江帆隐,天晴木叶闻。” ⒉ 指土地的裂缝。 引 明 沉德符 《野获编·禨祥·地震》:“﹝ 暘谷轩 ﹞述其乙 |
坼副 |
|
天崩地坼 |
|
甲坼 |
⒈ 谓草木发芽时种子外皮裂开。 ⒈ 谓草木发芽时种子外皮裂开。 引 《易·解》:“天地解而雷雨作,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。” 孔颖达 疏:“雷雨既作,百果草木皆孚甲开坼,莫不解散也。” 唐 杜甫 《种莴苣》诗:“两旬不甲坼,空惜埋泥滓。” 宋 苏轼 《谢雪文》:“四山暮散,万瓦晨白,驱攘疫癘,甲坼麰麦。” 公权 《社会主义讲习会第一次开会记事》:“况植物甲坼之初,若瓦石障其上,则其根必避瓦石之障碍,转向他方以遂其茁生, |
迸坼 |
⒈ 坼裂;开裂。 ⒈ 坼裂;开裂。 引 明 徐弘祖 《徐霞客游记·滇游日记八》:“因矫首东望,忽云气迸坼,露出青芙蓉两片,插天拔地,駢立对峙。” 洪深 《青龙潭》第一幕:“那一次大旱,大河露底,小河迸坼。” |
山崩地坼 |
|
天裂地坼 |
|
地坼天崩 |
⒈ 坼:开裂;崩:倒塌。地裂开,天崩塌。原指地震,后多比喻重大变故。 ⒈ 地面崩裂,天也倒塌下来。比喻重大的变故。 引 《后汉书·卷四八·翟酺传》:「自去年已来,灾谴频数,地坼天崩,高岸为谷。」 明·史可法〈复多尔衮书〉:「法待罪南枢,救援无及;师次淮上,凶问遂来。地坼天崩,山枯海泣。」 |
发坼 |
⒈ 亦作“发拆”。 ⒉ 开裂。指溃决。 ⒊ 开裂。指发芽。 ⒈ 亦作“发拆”。 ⒉ 开裂。指溃决。 引 南朝 梁简文帝 《<大法颂>序》:“坤轴倾斜,积冰发坼,乃纬九藪而正之。” ⒊ 开裂。指发芽。 引 唐 南卓 《羯鼓录》:“时当宿雨初晴,景色明丽,小殿内庭,柳杏将吐……独 高力士 遣取羯鼓。上旋命之临轩纵击一曲,曲名《春光好》。神思自得。及顾柳杏,皆已发拆。上指而笑谓嬪御曰:‘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公,可乎?’” |
天坼地裂 |
|
占坼 |
|
堛坼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