昏闇 |
⒈ 光线微弱;暗。 例 昏暗的灯光。 英 dim; dusky; ⒉ 昏庸愚昧。 例 蜀主刘禅昏暗,边城外破,士女内震,其亡可必矣。——《三国演义》 英 muddled; confused; ⒈ 亦作“昏暗”。 ⒉ 光线不足,阴暗。 引 《敦煌变文集·破魔变文》:“强风忽起,拔树吹沙,天地既不辩东西,昏闇岂知南北。” 宋 何薳 《春渚纪闻·龙蜕放光》:“夜自庄舍还,而月色昏暗,殆不分道。” 《英烈传》第四二回:“上面都是顽石生成,止有一个洞口,倒影天光,并不十分昏暗 |
昏浊 |
⒈ 指空气、水等不洁净。引申为污秽难看。指社会、政治黑暗混乱。 ⒈ 指空气、水等不洁净。 引 唐 谷神子 《博异志·阴隐客》:“言未毕,门中有数十人出,云怪有昏浊气,令责守门者。” 明 王守仁 《传习录》卷下:“譬如奔流浊水,纔贮在缸里,初然虽定,也只是昏浊的,须俟……渣滓尽去,復得清来。” 黎锦明 《出阁》:“她嫌屋门边的塘水昏浊,常时提起一桶衣服到这山腰的莲塘边来。” ⒉ 引申为污秽难看。 引 宋 欧阳修 《归田录》卷 |
晨昏蒙影 |
词语解释 晨昏蒙影 [ chén hūn mēng yǐng ] ⒈ 即“曙暮光”。 |
昏敝 |
⒈ 指政治黑暗腐败。 ⒈ 指政治黑暗腐败。 引 清 吴敏树 《上曾侍郎书》:“究时俗之患源,振海内之昏敝。” |
昏蔽 |
⒈ 犹遮盖,隐蔽。犹蒙蔽。犹昏昧。不清醒。 ⒈ 犹遮盖,隐蔽。 引 《敦煌变文汇录·频婆娑罗王后宫綵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》:“方梁櫑木,復塞虚空,捧石擎山,昏蔽日月。” 明 李东阳 《经筵讲章·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》:“内外、精粗、始终、远近,一件件察得都无有昏蔽。” ⒉ 犹蒙蔽。 引 明 王守仁 《传习录》卷上:“中和是人人原有的,岂可谓无?但常人之心,既有所昏蔽,则其本体虽亦时时发见,终是暂明暂灭,非其全体大用 |
昏瞎 |
⒈ 丧失视觉。 ⒈ 丧失视觉。 引 郭小川 《团泊洼的秋天》诗:“战士的明眼,可以关闭一时,却永远不会昏瞎。” |
柳昏花暝 |
⒈ 形容暮色中花柳的朦胧情景。 ⒈ 形容暮色中花柳的朦胧情景。 引 宋 史达祖 《双双燕·咏燕》词:“红楼归晚,看足柳昏花暝。” 王国维 《人间词话删稿》:“然‘柳昏花暝’,自是 欧 秦 辈句法,前后有画工、化工之殊。” |
夭昏 |
|
昏醉 |
⒈ 酒醉以后神志不清。 ⒈ 酒醉以后神志不清。 引 《三国志·吴志·贺邵传》:“鸿臚 葛奚,先帝旧臣,偶有逆迕,昏醉之言耳。” 《晋书·刘曜载记》:“曜 昏醉奔退,马陷石渠,坠于冰上。” 清 纪昀 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五》:“妇倚树忽如昏醉。” |
昏愦 |
⒈ 头脑昏乱;神志不清。愚昧;糊涂。 ⒈ 头脑昏乱;神志不清。 引 《京本通俗小说·拗相公》:“荆公 眼中垂泪道:‘适才昏憒之时,恍恍忽忽到一个去处,如大官府之状。’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长亭》:“方昏憒间,忽闻妇人哭入。视之,则縗絰者 长亭 也。” 许杰 《七十六岁的祥福》:“一时间他又震眩在恐怖的心境中。 平梅 抬起头来,看见 祥福 的半昏愦的情形。” ⒉ 愚昧;糊涂。 引 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八七回:“甚矣, 公叔 之病也 |
头昏 |
|
埃昏 |
⒈ 谓浑浊不清。 ⒈ 谓浑浊不清。 引 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风淫所胜,则太虚埃昏。” 宋 沉括 《梦溪笔谈·象数一》:“太虚埃昏,流水不冰,此之谓淫。” |
昏渝 |
⒈ 昏乱而背弃。 ⒈ 昏乱而背弃。参见“昏逾”。 引 明 归有光 《隆庆元年浙江程策》之一:“故子孙嗣守大训,无敢昏渝。” |
昏忘 |
⒈ 谓糊涂健忘。 ⒈ 谓糊涂健忘。 引 《梁书·刘显传》:“约 曰:‘老夫昏忘,不可受策;虽然,聊试数事,不可至十也。’” 唐 杜甫 《送率府程录事还乡》诗:“鄙夫行衰谢,抱病昏忘集。” |
发昏章第十一 |
⒈ 套用《孝经》“某某章第几”的句式,是“发昏”的戏谑语。 ⒈ 套用《孝经》“某某章第几”的句式,是“发昏”的戏谑语。 引 《水浒传》第二六回:“那 西门庆 ……怎当 武松 勇力,只见头在下,脚在上,倒撞落在当街心里去了,跌得个发昏章第十一。” 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九四回:“这 刘二 那里依从,尽力把 经济 打了发昏章第十一。” 《醒世恒言·吴衙内邻舟赴约》:“夫人将前事细述,把司户气着个发昏章第十一。” ⒈ 古代书籍用「某某 |
昏睡 |
⒈ 昏昏沉沉地睡。 例 昏睡不醒。 英 soporose state; lethargic sleep; ⒈ 瞌睡;昏沉地睡。 引 《梁书·文学传下·刘峻》:“峻 好学,家贫,寄人廡下,自课读书,常燎麻炬,从夕达旦,时或昏睡,爇其髮,既觉復读。” 唐 柳宗元 《骂尸虫文》:“日庚申,幸其人之昏睡,出谗於帝以求饗。” 明 王守仁 《传习录》卷上:“若要无念,即是已不知,此除是昏睡,除是槁木死灰。” 巴金 《英雄的故事·军长的心》:“我在这个病房里耽搁了不到一个钟头,那 |
昏替 |
⒈ 犹衰亡。 ⒈ 犹衰亡。 引 唐 李益 《北至太原》诗:“炎祚昔昏替,皇基此鬱盘。” |
昏暗 |
⒈ 光线微弱;暗。 例 昏暗的灯光。 英 dim; dusky; ⒉ 昏庸愚昧。 例 蜀主刘禅昏暗,边城外破,士女内震,其亡可必矣。——《三国演义》 英 muddled; confused; ⒈ 阴暗不明。 引 《三国演义·第一〇三回》:「主星幽隐,相辅列曜,其光昏暗。」 《英烈传·第四二回》:「上面都是顽石生成,止有一个洞口,倒影天光,便不十分昏暗。」 近 幽暗 阴暗 反 明朗 明亮 光明 皎洁 英语 dusky 德语 Abenddämmerung (S), Finsternis (S), dunkeln (V), dunkel (Adj) 法语 sombr |
昏纵 |
⒈ 昏乱放纵。 ⒈ 昏乱放纵。 引 《北史·裴陀传》:“文宣 末年昏纵,朝臣罕有言者。” 宋 孔平仲 《续世说·直谏》:“长庆、宝歷 中,政出多门,事归邪幸。 渤 不顾患,章疏论列,曾无虚日。 敬宗 虽昏纵,亦为之感悟。” |
目眩头昏 |
|
通昏 |
|
昏暮 |
⒈ 黄昏;傍晚。 ⒈ 黄昏;傍晚。 引 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民非水火不生活,昏暮叩人之门户,求水火,无弗与者,至足矣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尸变》:“一日昏暮,四人偕来,望门投止。” 梁启超 《新民说》第八节:“其能现奴颜婢膝,昏暮乞怜於权贵之门者,必其能悬顺民之旂,簞食壶浆以迎他族之师者也。” |
昏眩 |
⒈ 头昏目眩。 英 giddy; dizzy; ⒈ 谓头昏眼花。 引 宋 欧阳修 《乞出第一札子》:“缘臣疾患累日,气血虚乏,头目昏眩,不能久立。” 骆宾基 《乡亲--康天刚》四:“康天刚 回到火房,颓然坐在炉口的矮脚凳子上。仿佛……现在他确是疲倦而且昏眩了。” 郭鹏 《刘亚生》:“我当时仍然觉得像是被谁兜头打了一拳,感到一阵昏眩,闭住眼睛老半天,才稳住了身子。” ⒉ 昏厥,失去知觉。 引 宋 丘濬 《孙氏记》:“﹝ 周默 ﹞久之曰:‘娘子心脉 |
昏耄 |
⒈ 亦作“昏髦”。 ⒉ 衰老;老迈。 ⒊ 昏愦;糊涂。 ⒈ 亦作“昏髦”。 ⒉ 衰老;老迈。 引 汉 赵晔 《吴越春秋·夫差传》:“杀四方蓬蒿以立名于 荆 蛮,斯亦大夫之力。今大夫昏耄而不自安,生变起诈,怨恶而出。” 唐 韩愈 《顺宗实录四》:“杜亚 言卿昏耄,卿乃如是健耶!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长亭》:“我家老子昏髦,倘有不悉,郎肯为 长亭 一念老身,为幸多矣。” ⒊ 昏愦;糊涂。 引 《三国志·吴志·甘宁传》:“祖 今年老昏耄已甚 |
昏黄 |
⒈ 黄昏;形容天色、灯光等呈幽暗的黄色或有风沙的天色。 例 日落的时候,天地间一片昏黄。 英 yellowish; ⒈ 黄昏。 引 唐 李颀 《古从军》诗:“白日登山望烽火,昏黄饮马傍 交河。” 宋 王观 《临江仙》词:“燕子归来人去也,此时无奈昏黄。” 清 李渔 《闲情偶寄·种植·木本》:“此树朝开暮合,每至昏黄,枝叶互相交结,是名合欢。” 郭沫若 《屈原赋今译·天问》:“它到底走了多少里程,从清早直到昏黄?” ⒉ 暗淡模糊的黄色。 引 唐 韩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