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门揖盗 |
⒈ 开了门引强盗进来。 英 flinge open the door and invite the robbers; ⒉ 外来的祸患由自己招致。 例 开门揖盗,弃好即仇。——《南史》 英 invite disaster by letting in evildoers; ⒈ 谓在危难之时还讲求礼节。比喻不识时宜。揖盗,向盗贼行礼作揖。 引 《三国志·吴志·吴主传》:“况今姦宄竞逐,豺狼满道,乃欲哀亲戚,顾礼制,是犹开门而揖盗,未可以为仁也。” 后多比喻延进或投附敌人;接纳坏人,自取其祸。 《晋书·周处周札等传论》:“而 札 受委扞城, |
揖游 |
|
揖盗开门 |
|
祗揖 |
|
三揖三让 |
|
罗圈揖 |
⒈ 转着身体向四周作揖。 ⒈ 转着身体向四周作揖。 引 姚雪垠 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十二章:“大天王 赶快走到 刘仁达 前边,一边作罗圈揖,一边求大家息怒,千万不要动武。” |
深揖 |
|
告揖 |
⒈ 敬辞。表示向对方施礼。 ⒈ 敬辞。表示向对方施礼。 引 明 汤显祖 《牡丹亭·榜下》:“二位老先生告揖。” |
屈揖 |
|
特揖 |
|
揖客 |
|
拱揖 |
⒈ 亦作“拱挹”。 ⒉ 拱手作揖以示敬意。 ⒊ 环绕卫护。 ⒈ 亦作“拱挹”。 ⒉ 拱手作揖以示敬意。 引 《周礼·夏官·小臣》“小臣掌王之小命,詔相王之小法仪” 汉 郑玄 注:“趋行拱揖之容。” 南朝 梁 任昉 《宣德皇后令》:“致天之届,拱揖羣后。” 唐 张绍 《冲佑观》诗:“拱揖高让,神人乐推。” 明 唐顺之 《万古斋公传》:“﹝公﹞病且亟,余往候之,气已微矣,犹披衣端坐作拱揖状。” 清 曹寅 《赠卜者杨老》诗:“杨老 性淳慤,拱 |
哑揖 |
|
长揖不拜 |
词语解释 ⒈ 揖、拜:旧时的拱手、磕头礼。对长者或尊者只弯腰行拱手礼,不跪拜磕头。旧时指相见时态度不恭,为人高傲。 |
揖别 |
|
跣揖 |
|
拱揖指撝 |
⒈ 同“拱挹指麾”。 ⒈ 同“拱挹指麾”。 引 汉 董仲舒 《春秋繁露·随本消息》:“拱揖指撝,诸侯莫敢不出。” |
时揖 |
|
作揖 |
|
揖揖 |
|
耸揖 |
|
公揖 |
⒈ 向众人所行的作揖礼。 ⒈ 向众人所行的作揖礼。 引 茅盾 《霜叶红似二月花》五:“徐士秀 毕竟是聪明人,此时便也明白各位所争何事,灵机一动,得了个主意,便不慌不忙,闪身出来,向众位作了个公揖。” |
旅揖 |
⒈ 众人一起作揖。 ⒈ 众人一起作揖。 引 《周礼·夏官·司士》:“大夫以其等旅揖。” 郑玄 注:“旅,众也。大夫爵同者众揖之。” 晋 荀勗 《四厢乐歌·隆化》:“旅揖在庭,嘉客在堂。” 宋 陆游 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七:“晏元献 为藩郡,率十许日乃一出厅,僚吏旅揖而已。” 《清史稿·礼志八》:“乡饮酒礼……赞读律令,生员就北面立,咸起立旅揖。” |
高揖 |
⒈ 双手抱拳高举过头作揖。古代作为辞别时的礼节。《孔丛子·儒服》:“子高游赵,平原君客有邹文、季节者与子高相友善。及将还鲁,故人诀既毕,文节送行,三宿临别,文节流涕交颐,子高徒抗手而已,分背就路。其徒问曰:'先生与彼二子善,彼有恋恋之心,未知后会何期,凄怆流涕,而先生厉声高揖,无乃非亲亲之谓乎?'”后亦指辞谢告退。 ⒈ 双手抱拳高举过头作揖。古代作为辞别时的礼节。 引 《孔丛子·儒服》:“子高 游 赵,平原君 客 |
长揖 |
⒈ 旧时拱手高举继而落下的一种敬礼。 英 bow with hands clasped; ⒈ 拱手高举,自上而下行礼。 《汉书·高帝纪上》:“沛公 方踞牀,使两女子洗。 引 酈生 不拜,长揖曰:‘足下必欲诛无道 秦,不宜踞见长者。’” 颜师古 注:“长揖者,手自上而极下。” 晋 左思 《咏史》:“功成不受爵,长揖归田庐。” 宋 叶适 《陈秀伯墓志铭》:“至召问,君长揖色倨,论事,泉涌不屈。” 清 阮葵生 《茶馀客话》卷二:“公讌之日,拂座奉卮命坐,皆长揖甚恭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