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欢杖 |
⒈ 五代时刘铢所置酷刑。用刑时两杖同时击打,称合欢杖。 ⒈ 五代 时 刘铢 所置酷刑。用刑时两杖同时击打,称合欢杖。 引 《新五代史·汉臣传·刘铢》:“民有过者……每杖一人,必两杖俱下,谓之合欢杖。” 清 赵翼 《廿二史札记》卷二二:“刘銖 立法深峻……每杖人,双杖对下,谓之合欢杖。” |
随年杖 |
|
小杖则受,大杖则走 |
|
瑶杖 |
|
拿刀动杖 |
|
棁杖 |
|
竹杖 |
|
青筇杖 |
|
藜杖 |
|
杖策 |
|
杖斧 |
|
寄杖 |
⒈ 传说为一种妖术。能将所受杖击寄于他物身上,以逃脱痛楚。 ⒈ 传说为一种妖术。能将所受杖击寄于他物身上,以逃脱痛楚。 引 清 周亮工 《书影》卷九:“官获妖人及能寄杖者,官不能刑,取印印其背,及持印向之,或浴以狗豕血,则妖术不得行。” |
杖筴 |
|
杖乡 |
|
拐杖 |
⒈ 走路时支撑用的手杖。 英 walking staff; ⒈ 持以行路的拄杖。 引 《西游记》第七四回:“项挂一串数珠子,手持拐杖现龙头。” 《儒林外史》第九回:“﹝ 邹吉甫 ﹞拄着拐杖出来,望见两位公子,不觉喜从天降。” 曹禺 《北京人》第三幕:“在 思懿 的哭嚎声中,书斋的小门打开, 曾皓 拄着拐杖巍巍然地走进来。” ⒈ 支撑身体的手杖。 引 《儒林外史·第一回》:「敲了一会,里面一个婆婆,拄著拐杖,出来说道:『不在家了。』」 近 手杖 英语 |
化杖 |
⒈ 亦作“化仗”。指古代神话中夸父逐日,其杖化为邓林的故事。 ⒉ 后汉费长房遇一仙翁,欲求道。“翁乃断一青竹,度与长房身齐,使悬之舍后。”家人见之,以为长房缢死。“大小惊号,遂殡葬之。”于是长房乃随仙翁入山修道。辞归时,仙翁赠一竹杖。“长房乘杖,须臾来归……家人谓其久死,不信之。长房曰:'往日所葬,但竹杖耳。'乃发冢剖棺,杖犹存焉。”见《后汉书·方术传·费长房》。后用长房化杖入葬以求仙的故事喻指死亡。 ⒈ 亦 |
大杖则走 |
⒈ 传说舜父用大棒打舜,舜逃走躲避,免得父亲背上不义的名声,后比喻为了大义进行忍让。 英 be forbearing and concilatory for the filial piety; ⒈ 谓父以大杖责子,或致伤,在父则为伤慈,子宜避之,不陷父于不义。 引 汉 刘向 《说苑·建本》:“舜 之事父也,索而使之,未尝不在侧;求而杀之,未尝可得;小箠则待,大箠则走,以逃暴怒也。” 《后汉书·崔实传》:“﹝ 崔烈 ﹞问其子 钧 曰:‘吾居三公,於议者何如?……’ 钧 曰:‘论者嫌其铜臭。’ |
法杖 |
⒈ 古代杖刑所用刑具之一。 ⒉ 指用法杖拷打。 ⒈ 古代杖刑所用刑具之一。 引 《隋书·刑法志》:“杖皆用生荆,长六尺。有大杖、法杖、小杖三等之差……法杖,围一寸三分,小头五分。” ⒉ 指用法杖拷打。 引 唐宣宗 《折杖折笞敕》:“法司处罪,每脊杖一下,折法杖十下。” |
信杖 |
|
杖限 |
|
环杖 |
⒈ 犹藜杖。隐士所持的手杖,杖柄环曲,故名。 ⒈ 犹藜杖。隐士所持的手杖,杖柄环曲,故名。 引 南朝 齐 张融 《答周颙书》:“斯自鹿巾之空负头上,环杖之自诬掌中。” |
杖责 |
|
杖洋 |
|
杖钱 |
|
球杖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