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疙疸 |
⒈ 方言。最小的儿女。 ⒉ 方言。旧时东北一带对乡间绑票股匪头目之称。 ⒈ 方言。最小的儿女。 引 周立波 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十:“他又找到了 杨福元,人们都叫他 杨老疙疸。” ⒉ 方言。旧时 东北 一带对乡间绑票股匪头目之称。 |
鸡皮疙疸 |
⒈ 亦作“鸡皮疙疸”。 ⒉ 参见“鸡皮疙瘩”。 ⒈ 亦作“鷄皮疙疸”。参见“鸡皮疙瘩”。 |
吉丢疙疸 |
词语解释 吉丢疙疸 [ jí diū gē dǎn ] ⒈ 见“吉丁疙疸”。 引证解释 ⒈ 见“吉丁疙疸”。 |
疙疸 |
⒈ 同‘疙瘩’。 ⒈ 皮肤上突起的颗粒、肿块。亦作 「疙瘩」。 引 《水浒传·第五三回》:「却不是要!若跌下来,好个大疙 疸。」 《西游记·第二一回》:「我爷哑!好大蚊子!一口就叮了一个大疙疸!」 ⒉ 衣结、补钉。 引 明·无名氏《贫富兴衰·第二折》:「外边不知哪里来的一个穷子,穿著一领布衫,上面有一二百个疙疸。」 英语 same as 疙瘩[ge1 da5], swelling |
黑疸 |
词语解释 黑疸 [ hēi dǎn ] ⒈ 见“黑穗病”。 引证解释 ⒈ 见“黑穗病”。 |
黄疸 |
⒈ 病人的皮肤、组织和某些体液的黄色色素沉着,由胆汁色素沉着引起。系由于胆汁之正常分泌和排泄发生障碍(如在某些肝病时)或红细胞破坏过多(如内出血后或各种溶血状态时)而出现的症状。又称黄瘅。身黄、目黄、小便黄是其三大主症。 英 jaundice,icterus; ⒈ 亦作“黄癉”。中医学病症名。病人的皮肤、黏膜和眼球的巩膜都呈现黄色的症状。通称黄病。 引 《素问·平人气象论》:“目黄者曰黄疸。” 《东观汉记·光武纪》:“帝风眩黄癉病发甚。” |
胃疸 |
|
这疙疸 |
|
吉丁疙疸 |
⒈ 亦作“吉丢疙疸”。 ⒈ 亦作“吉丢疙疸”。形容不平坦,不平整。 引 元 无名氏 《盆儿鬼》第一折:“俺是乍出外,不曾行得惯,这路途吉丁疙疸的,蚤蹅破我这脚也呵。” 明 无名氏 《暗度陈仓》第二折:“那石头急流骨都,吉丢疙疸。” ⒈ 形容道路凹凸不平的样子。 引 元·无名氏《盆儿鬼·第一折》:「俺是乍出外,不曾行得惯,这路途吉丁疙疸的,早蹅破我这脚也呵。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