睹貎献飧 |
词语解释 睹貎献飧(睹貎獻飧) [ dǔ ní xiàn sūn ] ⒈ 《文选·潘岳〈西征赋〉》:“长傲宾于柏谷,妻睹貌而献餐。”李善注引《汉武帝故事》:“帝即位,为微行。甞至柏谷,夜投亭长宿,亭长不纳,乃宿逆旅。逆旅翁要少年十余人,皆持弓矢刀剑,令主人妪出遇客。妇谓其翁曰:'吾观此丈夫非常人也;且有备,不可图也。'天寒,妪酌酒,多与其夫,夫醉,妪自缚其夫,诸少年皆走,妪出谢客,杀鸡作食。平旦,上去还宫,乃召逆旅夫妻见之,赐妪 |
开雾睹天 |
⒈ 比喻使人豁然开朗。语本汉徐干《中论·审大臣》:“文王之识也,灼然若披云而见日,霍然若开雾而观天。” ⒈ 比喻使人豁然开朗。 引 语本 汉 徐干 《中论·审大臣》:“文王 之识也,灼然若披云而见日,霍然若开雾而观天。” 北周 宇文逌 《<庾信集>序》:“夜不离阁,无愧于 黄香 ;开雾睹天,有同于 乐广。” |
亲睹 |
|
阿睹 |
⒈ 这,这个。 ⒈ 这,这个。参见“阿堵”。 引 元 杨瑀 《山居新话》:“王衍 以铜钱为阿睹物, 顾长康 画神,指眼为阿睹中,二説於理未通。今北方人凡指此物,皆曰阿的,即阿睹之説明矣。” |
记睹 |
⒈ 犹心目。 ⒈ 犹心目。 引 清 陈仪 《<使秦草>序》:“予 秦 人也,其山川形隘,人物风土,留诸记睹者颇悉。” |
觇睹 |
|
植睹 |
|
拨云睹日 |
⒈ 拨开云彩看见太阳。形容受到启发,思想豁然开朗,或比喻见到光明,大有希望。同“拨云见日”。 ⒈ 拨开云雾见太阳。语本后以此语形容受到启发,豁然开通的心情。或比喻一扫阴霾,见到光明、希望无穷的境遇。元·王实甫也作「拨云见日」。 引 《晋书·卷四三·乐广传》:「尚书卫瓘……见广而奇之,曰:『自昔诸贤既没,常恐微言将绝,而今复闻斯言于君矣。』命诸子造焉,曰:『此人之水镜,见之莹然,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。』」 《西厢 |
耳闻不如目睹 |
词语解释 耳闻不如目睹 [ ěr wén bù rú mù dǔ ] ⒈ 亦作“耳闻不如目亦作”。 引证解释 ⒈ 见“耳闻不如目见”。 |
目大不睹 |
⒈ 眼睛虽大,但看不见东西。比喻徒具形式而没有作用。 ⒈ 眼睛虽大,却看不见东西。比喻徒具形式而无任何作用。 引 《庄子·山木》:「此何鸟哉?翼殷不逝,目大不睹。」 |
习睹 |
|
面面相睹 |
词语解释 ⒈ 相视无言。形容因紧张或惊惧而束手无策之状。 |
窥睹 |
词语解释 窥睹(窺睹) [ kuī dǔ ] ⒈ 观看;观察。 |
视若无睹 |
|
耳闻目睹 |
⒈ 亲眼所见,亲耳所听。 例 耳闻目睹,司空见惯。 英 what one sees and hears; ⒈ 同“耳闻目见”。 引 鲁迅 《呐喊·一件小事》:“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,算起来也很不少。” 萧乾 《一本褪色的相册》九:“在‘北新’看的一些新书和洋学堂里耳闻目睹的种种现象,使我的头脑里有了反帝的意识。” ⒈ 亲自看到、听到。也作「耳闻目见」。 例 如:「他这一趟世界之旅,耳闻目睹了许多新鲜事。」 |
目所未睹 |
⒈ 睹:看。从来没有看见过。 ⒈ 从来没见过,形容极为罕见。 引 宋·洪迈《夷坚乙志·卷一九·杨戬二怪》:「小童入报有女子往来室中,妻遽出视之,韶颜丽态,目所未睹。」 例 如:「这种珍奇宝物,目所未睹,真是大开眼界啊!」 |
熟视无睹 |
|
披云雾,睹青天 |
|
不睹是 |
⒈ 昧心负义。 ⒈ 昧心负义。参见“不覩是”。 引 明 高明 《琵琶记·伯喈思家》:“这壁厢道咱是个不撑达害羞的乔相识,那壁厢道咱是个不睹是负心的薄幸郎。” ⒈ 糊里糊涂,不明事理。元·姚守中〈粉蝶儿·性鲁心愚套·十二月〉曲:「被这厮添钱买我离桑枢,不睹是牵咱过前途。」元·张养浩〈寨儿令·干送行〉曲:「来与去不曾停,几曾经,不睹是的晋渊明。」也作「不赌是」。 |
以快先睹 |
|
熟视不睹 |
|
不睹事 |
|
回睹 |
词语解释 回睹 [ huí dǔ ] ⒈ 回头看。 |
骨睹犀 |
⒈ 即骨咄犀。 ⒈ 即骨咄犀。参见“骨咄犀”。 引 《金史·后妃传下·世宗昭德皇后》:“秉德 诛死,后劝 世宗 多献珍异以説其心,如故 辽 骨睹犀佩刀、吐鶻良玉茶器之类,皆奇宝也。” |
睹记 |
词语解释 睹记(睹記) [ dǔ jì ] ⒈ 见闻与记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