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 |
⒈ 比喻能保留最根本的条件,其他问题就可得到解决。 ⒈ 比喻能保留最根本的条件,其他问题就可得到解决。 引 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二:“﹝ 七郎 ﹞只得劝母亲道:‘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。虽是遭此大祸,儿子官职还在,只要到得任所,便好了。’” 欧阳予倩 《不要忘了》第十三景:“‘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。’我们暂时退一退,使我们的军队不至全部损失,这是应该的。” 亦作“留得青山在,依旧有柴烧”、“留得青山在,不愁没柴 |
灼背烧顶 |
|
剪须烧药 |
词语解释 剪须烧药(剪須燒藥) [ jiǎn xū shāo yào ] ⒈ 唐太宗与李绩君臣间的故事。李绩遇暴疾,验方云须灰可以疗之,太宗乃自剪须为其和药。绩顿首见血,泣以恳谢,帝曰:“吾为社稷计耳,不烦深谢。”见《旧唐书·李绩传》。 |
烧葬 |
|
烧猪 |
|
烧路头 |
|
平时不烧香,临时抱佛脚 |
|
烧研 |
|
烧毁 |
⒈ 焚烧毁灭;焚烧毁坏。 例 上星期六他们的房子烧毁了。 英 burn down; ⒈ 焚烧毁灭,焚烧毁坏。 引 《宣和遗事》前集:“将 杨志 誥札出身尽行烧毁,配 卫州 军城。” 金 元好问 《崔府君庙记》:“庙之在 阳平 者,有年矣。 贞祐 之兵,烧毁几尽。” 瞿秋白 《饿乡纪程》十:“远远就看见东零西落的房屋,战争时烧毁的建筑,残石剩础,凄然的哀诉资本主义的破产呢。” ⒈ 焚烧毁灭。也作「烧毁」。 例 如:「那场火灾烧毁了两栋民房。」 |
野烧 |
|
烧除 |
⒈ 烧毁去除。 ⒈ 烧毁去除。 引 《法苑珠林》卷五八:“王者如火,为诸万民烧除恶患。” 唐 韩愈 《与孟尚书书》:“夫 杨 墨 行,正道废,且将数百年,以至於 秦,卒灭先王之法,烧除其经,坑杀学士,天下遂大乱。” |
烧掇 |
|
烧香引了鬼来 |
|
烧冷灶 |
⒈ 赌博行话。指押赌注于冷门。 ⒉ 谓奉承尚未得势的人。 ⒈ 赌博行话。指押赌注于冷门。 引 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一回:“还有些不相信宝路的,亦有专押老宝的,亦有烧惯冷灶的,亦有专赶热门的:於是么、三、四门亦押了不少。” ⒉ 谓奉承尚未得势的人。 《孽海花》第十九回:“况且朝廷不日要考御史,听説 潘龚 两尚书都要劝 纯客 去考。 引 纯客 一到臺諫,必然是个铁中錚錚,我们要想在这个所在做点事业,臺諫的声气总要联络通灵方好, |
煮鹤烧琴 |
|
烧利市 |
|
烧煿 |
|
博望烧屯 |
⒈ 三国时,刘备依于刘表,在博望坡与夏侯惇对敌,暗设伏兵,自烧屯伪遁,夏侯惇追来中计,损兵十万,被称为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。事见《三国志·蜀志·先主刘备纪》。后演为诸葛亮火攻夏侯惇,如元杂剧《诸葛亮博望烧屯》、《三国演义》第三九回所写。 ⒈ 三国 时, 刘备 依于 刘表,在 博望坡 与 夏侯惇 对敌,暗设伏兵,自烧屯伪遁, 夏侯惇 追来中计,损兵十万,被称为 诸葛亮 初出茅庐第一功。事见《三国志·蜀志·先主刘备纪》。后演 |
里外发烧 |
⒈ 皮里皮面褂子的俗称。 ⒈ 皮里皮面褂子的俗称。 引 《红楼梦》第四九回:“一时 史湘云 来了,穿着 贾母 给他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、大毛黑灰鼠里子、里外发烧大褂子。” ⒈ 内外都热呼呼的。 引 《红楼梦·第四九回》:「一时,史湘云来了,穿著贾母与他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,大毛黑灰鼠里子,里外发烧大褂子。」 |
摧烧 |
⒈ 折断烧毁。 ⒉ 喻扫除。 ⒈ 折断烧毁。 引 《乐府诗集·鼓吹曲辞一·有所思》:“何用问遗君?双珠玳瑁簪,用玉绍繚之。闻君有他心,拉杂摧烧之。摧烧之,当风扬其灰。” ⒉ 喻扫除。 引 清 龚自珍 《与陈博士书》:“此书成,可以摧烧 汉 朝天士之谬説矣。” ⒈ 折断烧毁。 引 《乐府诗集·卷一六·鼓吹曲辞一·古辞·汉铙歌·有所思》:「何用问遗君?双珠玳瑁簪,用玉绍缭之。闻君有他心,拉杂摧烧之。」 |
烧瓷 |
|
火烧疮 |
⒈ 病名。即灼伤。 ⒈ 病名。即灼伤。 引 《太平广记》卷二二〇引 宋 孙光宪 《北梦琐言》:“火烧疮无出醋泥,甚验……遽以醋泥傅之,至晓不痛,亦无瘢痕。” 宋 叶廷珪 《海录碎事·百工医技》:“火烧疮,醋泥傅之甚妙。” |
烧琴煮鹤 |
|
烧钱烈纸 |
|
烧头炉香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