砧臼 |
|
乌臼 |
|
番窠倒臼 |
⒈ 形容打破现成的格式。 ⒈ 形容打破现成的格式。 引 明 唐顺之 《书王龙溪致知议略》:“世间茅葛议论已自充塞,更无一片寸草不生地步, 王 老於其间又番窠倒臼,又撰出一种驭气摄灵一息一息等语,又是一塲孽怪。” |
霜臼 |
|
科臼 |
⒈ 窠臼。 ⒈ 窠臼。 引 《朱子语类》卷四五:“时举 説文字,见得也定,然终是过高而伤巧,此亦不是些小病痛,须要勇猛精进,以脱此科臼始得。” 明 唐顺之 《与洪方洲郎中书》:“胸中读书作文拟少觉轻省否?若精神尚只在此科臼中盘桓沿洄,则是於本来面目未可谓真有见也。” 清 张之洞 《读古人文集》:“再思其次,则《采菽堂古诗选》、坊行《五诗别裁》,虽有科臼,然平正不入恶道。” |
木臼 |
⒈ 木制的臼。 ⒈ 木制的臼。 引 刘白羽 《热情的歌声没有停止》:“妇女们从水井边顶着水瓮回来,然后高举着木杵在巨大的木臼里捣米。” |
碓臼 |
|
酒臼 |
⒈ 酒坛。 ⒈ 酒坛。 引 明 袁宏道 《曹以新》诗:“近花安酒臼,避雨约牀书。” |
色丝虀臼 |
⒈ 指绝纱的文辞。 ⒈ 指绝纱的文辞。参见“色丝”。 引 《随园诗话》卷十一引 清 蒋士铨 《迈陂塘》词:“东涂西抹年华改,説甚色丝虀臼。” |
杵臼 |
|
井臼 |
⒈ 汲水舂米,泛指操持家务。 ⒉ 水井和石臼。借指屋舍、庭院。 ⒈ 汲水舂米,泛指操持家务。 引 汉 刘向 《列女传·周南之妻》:“亲操井臼,不择妻而娶。” 唐 柳宗元 《送从弟谋归江陵序》:“足其家,不以非道;进其身,不以苟得。时退则退,尊老无井臼之劳。” 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伍秋月》:“骨耎足弱,不能为君任井臼耳。” ⒉ 水井和石臼。借指屋舍、庭院。 引 唐 卢纶 《寻贾尊师》诗:“井臼阴苔遍,方书古字多。” 宋 梅尧臣 |
玉杵臼 |
|
臼杵之交 |
词语解释 ⒈ 臼:石制的舂米器具。杵:舂米的木棒。臼与杵不相离。比喻非常要好的朋友。 |
脱臼 |
|
井臼亲操 |
词语解释 ⒈ 井:汲水;臼:舂米。指亲自操作家务。 |
捣臼 |
词语解释 捣臼 [ dǎo jiù ] ⒈ 方言。舂米的器具。 引证解释 ⒈ 方言。舂米的器具。如俗谚:十八个捣臼还生在岩上。 |
丹臼 |
⒈ 捣丹药的舂臼。 ⒈ 捣丹药的舂臼。 引 元 范梈 《建安驿后山东眺郡城作十二韵》:“起为 梅子真,南厓扫丹臼。” 清 陈维崧 《月中桂·咏丹桂》词:“縹緲天香满银蜍,擣来丹臼熟。” |
臼中无釜 |
词语解释 ⒈ 臼:石制的舂米工具;釜:锅。已经没有锅了,只能在石臼中做饭。比喻妻子已死。 |
窠臼 |
⒈ 现成格式;老套子。 例 不落窠臼。 英 old ruts; set pattern; ⒈ 门臼。旧式门上承受转轴的臼形小坑。 引 《醒世恒言·一文钱小隙造奇冤》:“众人一齐动手,乒乒乓乓将遮堂乱打,那遮堂已是离了窠臼的,不消几下,一扇扇都倒下去。” ⒉ 比喻旧有的现成格式;老套子。 引 宋 朱熹 《答许顺之书》:“此正是 顺之 从来一箇窠臼,何故至今出脱不得,岂自以为是之过耶?” 清 李渔 《闲情偶寄·词曲上·结构》:“吾谓填词之难,莫难於洗涤窠臼;而 |
杵臼交 |
|
不落窠臼 |
⒈ 比喻有独创风格,不落俗套(多指文学艺术) 英 do not fall (get) into a groove; do not follow the beaten track; ⒈ 不落俗套。比喻有独创风格。 引 《红楼梦》第七六回:“这‘凸’‘凹’二字,歷来用的人最少,如今直用作轩舘之名,更觉新鲜,不落窠臼。” 马畏安 《描画心灵的色调》:“反映这样一个漫长而特殊的历史时期的生活,又要不落窠臼,是颇难措手的。” ⒈ 窠臼,陈旧的模式规格。不落窠臼比喻不落俗套,有独创的风格。 引 《红楼梦·第七六回》 |
臼杵 |
⒈ 臼与杵。舂粮食或他物的容器和捣棒。 ⒈ 臼与杵。舂粮食或他物的容器和捣棒。 引 《易·繫辞下》:“臼杵之利,万民以济。” 《三国志·魏志·阮籍传》“官至步兵校尉”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:“苏门山 有隐者,莫知名姓,有竹实数斛,臼杵而已。” 刘半农 《学徒苦》诗:“腊月主人食糕,学徒操持臼杵。” |
亲操井臼 |
|
自操井臼 |
|
鬼臼 |
⒈ 草名。 ⒈ 草名。 引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草六·鬼臼》﹝释名﹞引 陶弘景 曰:“鬼臼根如射干,白而味甘,九臼相连,有毛者良,故名。” |